日期:2022-06-18     播放:15907    评论:0    
-->
 6月13日,多名在河南几家村镇银行存款的储户在网络上反映,他们来自低风险地区,但到郑州后健康码被赋红码,随即被工作人员带往相关隔离点。

记者了解到,部分储户的健康码已于14日下午“复绿”,但当地工作人员建议他们尽快离豫

郑州市12345热线向记者表示,此前已有多人来电反映红码问题,具体情况正在核实中,建议由被赋红码本人来电反映。

储户从外省到豫火车上被赋红码

2022年4月,河南多家村镇银行被曝无法取款。为了解决取不出钱的问题,近日有多名储户从外地前往郑州,却发现健康码被赋红码,正常出行受到影响。

6月14日,数位来自河南省外的储户向南方+记者出示了车票及其红、绿码对比截图,称其乘坐火车到达郑州后扫码出站时因红码被限制出行。

储户提供的截图显示,赋红码的原因为“正在实施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入境人员”

6月12日晚,储户孙先生从山东潍坊乘坐火车前往郑州,入站乘车时他的健康码还是绿的,但13日一早,火车临近郑州时,他的健康码就变红了。截图显示,赋红码的原因为“正在实施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入境人员”,但孙先生表示自己近期并没有出境。

孙先生介绍,其从郑州站下车后,因健康码是红码无法出站,其随后被工作人员带到郑州财贸学校图书馆隔离,其间他和多位同样被赋红码的储户共处一室,且没有人给他们安排做核酸检测。据了解,还有部分从郑州东站下车的红码储户,被安排到当地酒店“青龙山庄”隔离。

郑州财贸学校图书馆被作为红码人员隔离点。

另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有多位没有前往郑州的储户,也表示自己的豫康码或场所码变为“红码”。

一位家住北京的储户说,几日前有人将郑州站摆放的到访登记二维码拍照发到了微信群里,他在出发去郑州前扫码登记了防疫信息,随后显示为“红码”,赋码原因也为“入境人员”。他因此取消了行程,但他的北京健康宝一直为“绿码”,行程卡上也仅显示北京。

一位家住北京的储户的行程卡、豫康码及北京健康宝截图。

“复绿”后工作人员建议离豫

13日下午,在郑州财贸学校图书馆隔离期间,孙先生无意中打开健康码发现,其健康码已经变绿。孙先生随即提出离开隔离点的诉求,但工作人员建议其尽快离豫,孙先生买了回山东的火车票后,由工作人员开车将其带到了郑州站。

孙先生称,上火车后直至14日中午,他多次打开健康码,发现还会出现变回红码的情况,在经过刷新和重新填写个人信息后,健康码才能再度变回绿码。

南方+记者联系多位储户了解到,14日中午过后,储户们的红码开始批量“复绿”。

哪个部门给储户赋“红码”?

各方回应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河南省卫健委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从外省抵达河南,赋码工作由“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负责,在省内流动时,赋码工作则由市一级大数据管理局负责,卫健委没有赋码权限。需要说明的是,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已更名为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

不过,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并不完全认可这一说法。他称,今天接到多个电话询问储户被赋红码的原因。“具体情况我不知道,我确定不是省里赋码,应该是地市赋码。”他解释,赋码工作为属地管理,“您来郑州是郑州(负责),来洛阳是洛阳(负责)。”

针对这一说法,记者多次致电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未能接通。另据海报新闻报道,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称,此种情况属于郑州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工作人员表示,郑州疫情防控指挥部下面有一个社会防控部,是健康码管理的直接机构,制定赋码的规则,赋码、解码由该部门负责。

截至发稿时,河南及郑州相关部门尚未明确回应储户“被红码”的原因。河南省卫健委值班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3日开始,该省卫健委及12345政务服务热线接到多个“外地来豫储户被赋红码”的投诉。接到投诉后,省卫健委已将投诉反馈至相关部门,目前正在调查核实中。

如何从法律角度理解“变码”风波?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丁金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3月17日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河南省“健康码”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健康码分红、黄、绿三色,分别代表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人员。

各地疫情防控领导机构负责本辖区省“健康码”应用推广,并指导规范操作。该规定是行政性文件,行政部门应该依法行政。给储户赋红码,没有法律依据,因为健康码,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防疫管理措施之一,由防疫部门负责,不可挪为他用。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则告诉记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及疫情防控的有关规定,健康码的使用范围仅限于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场合,相关部门无权转作他用,如果非出于疫情防控必要而恶意利用健康码限制部分人群的行动自由,则属于非法行政甚至滥用职权,是对国民基本权利的干涉和侵犯。

此外,有关部门擅自对部分人群施加红码的背后也存在泄露、滥用个人信息的行为,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初衷,将造成恶劣的负面示范效应,应马上纠正。

滥用的红码危害了社会的健康

南方网评

“人在家中坐,红码天上来”“只要我们扫了河南的任何码,健康码就变红”……近日,不少刚到郑州的人发现自己的健康码变成了红码。也有人并不在郑州,只是扫了一下聊天群内他人发出的“郑州车站西广场”场所码,健康码也迅速变成了红码。6月13日晚,郑州市12345热线对此回应称,目前没有接到“外地来郑州一律赋红码”的通知。

健康码因疫情而生,其作用和重要性无需赘言。时至今日,“扫码出行”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守护绿码”更是已成为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共识。赋码不能有任何闪失和疏漏,否则就会让群众“处处受限”“寸步难行”。此次“被红码”事件到底是个例还是“技术错误”?着实是够“魔幻”的。

众所周知,行使健康码的赋码权力必须合理合法,而且只能是为了防疫。任何单位或个人一旦逾越这一底线,就涉嫌权力滥用。针对多人来电反映无缘由被河南省赋红码的情况,郑州市12345工作人员称,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但经过查证是因大数据信息库出现了一些问题。让人觉得诡异的是,这些被强行赋红码的居民都有共同的身份,即河南一些村镇银行的储户。尽管目前还无从得知真实情况究竟如何,但“给讨说法的储户赋红码”的猜疑声已经四处弥漫。公众对健康码适用范围的共识一旦被突破,汹涌而来的不满与担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被红码”事件是对防疫政策乃至政府公信力的伤害,也是对健康码赋码权边界的一次“触底”:健康码运营机构在执行知情同意和保护隐私方面,有没有尽心尽责地去完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保障用户知情权?相关部门在数据分析使用的过程中,有没有严格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措施,切实履行监管责任,防范数据滥用等违规行为?从长远来说,健康码还会用于今后的数字化城市治理和公共卫生服务,这不仅考验着数字化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还关乎更多个体的尊严与权益保障。

无论是“健康码”还是其他“码”,其核心价值都在于服务群众、造福百姓。公民为了防疫让渡自己的隐私权及出行数据,本是为了公共利益;“想让谁的(健康码)变红谁就变红”,已经让公众感受到“权力任性”的危险倾向。针对此事暴露的问题,相关部门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彻查,尽快给一个能让公众信服的交代。同时,要举一反三,及时为“漏洞”打上“补丁”,决不能让健康码的滥用威胁整个社会的健康,更不能为公权力的扩张留下“后门”。

来源:南方网、 南方+客户

打赏
更多>推荐视频新闻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