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生态赋能”:一座现代化新城悄然崛起

   日期:2021-01-11     浏览:363    
核心提示:020年,是一个备受考验的年份,艰难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动面孔,就如奋力开创的城市自信面孔,还有不断寻求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坚毅

020年,是一个备受考验的年份,艰难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动面孔,就如奋力开创的城市自信面孔,还有不断寻求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坚毅面孔,以及相信美好生活的个人期待面孔。

2020年,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交汇点,“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启程。在这样关键的时间节点,以实干著称的山东,再次明确了现代化强省的奋斗目标,自信而坚定地迈向新征程。

为拼搏鼓劲,向奋斗致敬,凤凰网山东推出大型年度策划——“考验如火 淬炼真金 凤观齐鲁2020”,关注这一年不同群体在疫情面前艰苦卓绝的努力,聚焦山东不同层面在高质量发展大潮中的瞩目成绩,展现16地市和主流企业在全国新一轮发展大潮中的勇于赶超。

图片

万里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奔流而下,在东营注入渤海。河海交汇,大河息壤,创造出了一片神奇的热土,也注定了这座年轻城市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东营目标坚定,执着进发: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实践证明,这个定位把得准,目标鼓舞人心。而其中每项任务,都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生态建设为特色。

图片

(摄影:杨斌)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东营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2020年,“省会经济圈”7市一体化发展,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东营携国家级战略入圈,抢抓机遇、奋力奔跑。

“东营将切实担当起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责任,抓住机遇搞好系统谋划,加快推进实施重点项目,推动黄河三角洲生态大保护与东营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如是说。

大河入海竞风流。令人期待的这座现代化新城,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高质量发展澎湃新动能

在胜利油田矿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营,因油而生、因油而建、因油而兴。与石油相辅相成的工业体系,培育了大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骨干企业。然而,伴随着资源的枯竭和拉动力的减弱,东营产业发展掣肘愈加明显。

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东营拿出了这座年轻城市的勇气和魄力,明确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这一目标定位,围绕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特色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两大优势产业,生物制药、航空航天两大未来产业,构建具有持续竞争力的“5+2+2”产业结构,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实施高端高质项目,发展路径进一步明晰。

图片

(摄影:陈仕钊)

抓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一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东营把建设绿色循环高端石化产业基地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立足产业优势,有序推进炼化产能优化整合,全力打造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

在拉长长板,把工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东营求新求变,大力培育新兴产业。2020年11月27-28日举行的东营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活动是最好的说明:亿维针状焦碳材料联合装置项目在石墨电池材料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泰特尔新材料特种环氧树脂项目达产后将有效减少进口依赖,填补省内空白,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可达38%……一项项令人惊喜的成绩映入眼帘,印证着以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项目正在加速崛起,并成为带动东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围绕“四项重点工作”和“九个三年行动计划”,东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35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132.1%,位居全省首位。值得一提的还有,东营自2020年起每年拿出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改,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目前,已有319个技改项目顺利实施,总投资291.1亿元。

没有一味简单地追新求新,注重“老树发新芽”、“旧貌换新颜”,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比翼齐飞。面对高质量发展这道时代考题,东营积极作为,交出了靓丽成绩单,也彰显了东营新担当。

图片

(摄影:高建军)

文旅城市名片大放异彩

九曲黄河裹挟泥沙从东营入海,造就了神奇壮美的黄河三角洲,形成独具特质的河海文化。在这里,黄河奔腾,归入大海“怀抱”;在这里,百鸟翔集,找到温暖归宿;在这里,游客享受“回家”的体验。

回家,是黄河流淌千年不变的梦想;回家,是人们心灵旅程的渴望。

东营利用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精心编制《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规划》,加快实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政府做线路、企业做项目、合力做市场”的模式打造观海、观鸟、大美湿地等8条精品旅游线路,打响了“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

2020年7月,包括东营在内的沿黄九市共同成立“山东黄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联盟”,标志着黄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步入了新阶段。面对发展机遇,东营立足于独特的文旅优势和资源特色,不断擦亮文旅品牌,讲好“黄河入海”故事。

图片

(摄影:刘月良)

如何做好全域旅游这篇大文章,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东营坚持将文旅产业发展作为一盘“大棋”谋篇布局,向上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抢抓机遇;向下精雕细琢文旅项目和城市规划建设。

2020年,东营的节会活动令人目不暇接。5月,东营启动“山东人游黄河口”暨文化旅游系列主题活动。8月,为期十天的2020黄河口(东营)啤酒美食节累计接待游客8.1万余人次,营业总额超970万元。9月,2020中国东营·黄河铁人三项冠军赛暨黄河入海生态铁人运动旅游展示赛、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第十四届孙子文化旅游节缤纷绽放。10月,“黄河入海,我们回家”2020黄河口(东营)摄影大展开展。11月,2020黄河口(东营)公路自行车赛成功举行……东营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文旅+”的更多可能。一系列特色活动和展会的举办,也让黄河入海处的旅游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

图片

(摄影:刘少军)

与此同时,东营着力丰富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业态,统筹河、海、湖、湿地、城等要素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中心城区和各县区推进实施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20年,东营“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确定重点工作19项、重点项目30个,年度计划投资42.1亿元。截至11月初,17项重点工作达到计划进度,26个重点项目达到计划进度。

东营,正在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胜地,越来越多人“家”的方向。

生态文明之美徐徐绽放

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俗话说,环境好不好,鸟儿说了算。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有“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由最早只是迁徙途经东营,到如今在保护区筑巢繁殖累计达1954只;因对繁殖地要求苛刻而被视为湿地生态环境变化指示物种的黑嘴鸥,在2020年6月初完成的种群监测数据中显示,有8676只在保护区参与繁殖。

这两幕,是15.3万公顷保护区的生动缩影,也是保护区生态持续向好的有力印证。

图片

(摄影:刘月良)

2020年以来,东营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实现了多项突破:补水量首次突破1亿立方米、达1.43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9个湿地修复项目总投资达5.3亿元,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此外,在山东省批复同意自然保护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基础之上,东营市各市直部门移交自然保护区执法权49项、委托自然保护区执法权70项,变“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水”。

更可喜的是,这座城市的生态也持续向好。多年来,东营持续发力现代化湿地城市建设,2018年获评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鸟和谐共处的天堂。2020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被授予“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荣誉称号,东营荣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荣誉称号,再添一张靓丽城市名片。

图片

(摄影:杨斌)

眼下,东营深入实施“湿地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实施了天鹅湖蓄滞洪工程、南一路两侧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东三路湿地工程、东八路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无内涝城市”建设年度工程等一系列重点项目,“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风貌进一步彰显。同时,在整合优化黄河三角洲周边8处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上,东营积极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前期工作,委托专业技术支撑单位编制完成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设立方案》等“一方案三报告”,深耕生态湿地城市建设,全面提升湿地城市品质。

东营正努力把黄河入海处的无限魅力,描绘在城市发展每一个角落。大河入海正澎湃,是东营这座现代化新城高质量发展的足音。“黄河入海处,必有大文章”,而这篇“大文章”在未来还会有怎样新的诠释,让人更加期待。(凤凰网山东 盛酉优)

 
打赏
 
更多>同类山东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山东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