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职场人职场心态调查:近九成自诩打工人
“打工人”一词热度依旧,“打工累吗?累!但我不能哭,因为骑电动车擦眼泪不安全”,衍生的各种“打工梗语录”更是火爆全网,辛酸中带着搞笑,无奈里带着一丝倔强!无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久经职场的年轻白领,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渴望,可现实往往很“骨感”,熬夜、脱发、疲劳似乎成了常态,“打工人”也成了一种职业态度。在山东,有多少人愿将职业当事业?又有多少人心甘情愿做“打工人”。齐鲁人才网立足于2020年自身平台数据,从职场人角度浅析其职业心态现状。
注:文中数据为齐鲁人才网对20000名求职者职业心态调查分析,本次数据统计截点为2020年12月30日。
“上班就是挣钱活命”,近9成职场人为“打工人心态”
巴菲特说过“当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今年的疫情无疑就像是一次退潮。上图可以看出,愿意把工作当事业的仅占12.53%,打工人心态占比高达87.47%,占比超8成。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各大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压力变大,机会减少,人们对于“工作稳定”似乎更加渴望,事业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打工人”成了职场普遍心态,现在的求职者也逐渐看清了薪酬、行业发展、企业品牌、晋升空间等择业因素的侧重点。
年少拼事业,中年人更甘于做“打工人”
近日我们收到一位张同学的职业规划咨询电话,他要离职创业。据了解,作为应届毕业生的他,离职原因是接受不了企业文化。他现就业的行业是装饰材料行业,领导基本都是跟随老板多年的市场型人员,学历普遍不高,老板也比较注重利益,特别看重是否能够快速的转化,他觉得在这里得不到专业化的学习空间,想辞职去创业,但是又有些顾虑。
张同学的“离职创业”只是万千年轻职场人的典型代表,根据齐鲁人才网数据统计,20-25岁这个阶段,“打工人”心态占比为77.55%,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腔热血,更多人想干出一番事业。但这个阶段都是刚刚大学毕业或者毕业不久,定位不够清晰,各项技能也不够完善,存在被迫成为“打工人”的状况; 26-30岁这个时期,“打工人”心态占比最低为57.17%,这个阶段,作为轻熟职场人,有了一定能力与阅历,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追求理想,个性张扬,生活压力小,此时事业心为所有年龄阶段最强;31-35岁之间,“打工人”心态占比有了一个增长,也不难理解,家庭的压力接踵而至,幸福感下降,职场PUA一直存在,“打工人”态度更多是无奈之选;而对于36-40岁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个阶段更加纠结,压力持续增加,能力反而有所下降,打工人心态小幅增加,占比为80.15%;2020年或是受到疫情等诸多方面影响, 30-40岁区间内“打工人”心态上涨明显,反观40岁以后, “打工人”心态相对保持稳定。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目标,每个阶段也都需要不断学习与成长,成功与年纪没有直接关联,也是希望提醒大家,抓住25-30黄金阶段,提升知识储备,增长能力阅历,找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脚踏实地,年纪并不能代表全部,及时调整职业心态,完成规划的阶段性目标。
本科分界明显,硕博“打工人”不足2成
新东方教育董事长俞敏洪有观点,一个人做生意能否成功与学历没有必然联系,未来,没有学历,想要成功依然还会有,但是人数会大幅下降,还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下的现状,在未来,如果你没有学历,那么意味着你基本上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上千变万化、转瞬即逝的高科技动态,以及高科技和现实之间的结合。
上图显示,大专学历打工人心态最高,占比43.72%,其次是本科学历,占比38.03%,硕博学历打工人心态占比最低仅为18.25%。
谈起“打工人”心态,今年本科毕业准备考研的小王同学这样对我们说:“我不喜欢打工人这个词,虽然这个词并没有什么恶意,本身上学就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考研也是为了增加竞争力,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理想,虽然现实可能会很残酷,也会遇到种种困境,但我还是愿意多多尝试,因为我知道,想变得更好没有捷径。”学历本身就是一块敲门砖,决定了你的下限,硕博学历人群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加清晰,目标也更明确,专业技能相比于本科也更加完善,所以“打工人”心态不足2成也就不难理解。
头部城市 “打工人”最多,小城市职场人事业心更强
求职者小胡对我们倾诉,“自己在小县城的一家外贸公司上班,受到疫情的影响,薪资有了一定程度的波动,危机感也使得自己非常焦虑,虽说还没到最坏的结果,但同事们为此很担心,上班的气氛也比较压抑,像是跑业务的许多同事都选择了跳槽。我了解到很多同事选择去济南和青岛,他们觉得更有发展潜力,薪资水平也比较高,但我认为去小一点城市会更好,虽说薪酬不如济南青岛,但好在生活压力较小,自己有点迷茫,但比较倾向泰安、烟台等压力小的城市”。
通过山东16地市打工人心态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济南、青岛成“打工人”聚集地,处于领跑位置。济青作为山东双子座城市,机遇与挑战并存,吸引了大量求职者涌入,但是面对的高频工作节奏和高成本的生活压力,职场人基本都沦为“内卷”“社畜”,日常两点一线的生活是常态,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未来,也不敢想“个人事业”。也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选择回到四五线城市,享受着“小镇青年”的舒适和安逸,很多调查显示小城市创业成本更小,并且5G时代商业没有边界,小城市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高薪酬高底气,薪酬区间与“事业型”心态成正相关
“打工人”并不是贬义词,更多是拿来自嘲,干得多挣得少,年轻人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心中万般无奈,却不得不为一斗米折腰。根据山东职场中“打工人心态”群体的薪酬分析显示, 其中月均收入在2000-4000的“打工人心态”人群占比最高,为91%;4001-6000紧随其后占比77%;6001-12000基本保持在70%左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薪酬区间与“事业型”心态成正相关。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打工人”等新词汇流行背后,是年轻人对于生活重担的调侃,也是对于平凡人生的不甘,是属于成年人的一种黑色幽默。打工人心态也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点我们无需否认与逃避,比起长远的计划与目标,心态的转变愈发重要,就像是大多数求职者对我们说过的一样,打工确实是为了生活,但我们同样要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知识的储备,能力的提升,阅历的增长,当“打工人”热度逐渐褪去,我们也当及时调整,找准定位,摆正心态,“未来可期”这个词,就不是 “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