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临沂市人民医院南医疗区急诊科主任王自然
王自然,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临沂市人民南医疗区急诊科主任,1992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现兼任任国家脑卒中中心管理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脑卒中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病管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中风120山东特别行动组常务副组长,山东省卒中学会理事,山东卒中学会急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脑血管防治协会急性脑血管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沂市医师协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自发性脑出血的微创引流术及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术等脑血管病的急救。先后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项,临沂市科技进步奖两项,发表SCI文章五篇,国家级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二部。2009年8月被临沂市市委市府评为优秀军队转业干部和二等功臣。2018年被临沂市卫计委表彰为优秀医务工作者,2019年度振兴沂蒙劳动奖章获得者。
近三十年来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诊疗和急诊急救工作,病人的需要就是工作时间,加班加点成为工作常态。率先在临沂地区开展高血压性脑出血紧急微创引流术,相当部分是在加班紧急情况下做的,挽救了大量急危重患者。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在急性脑血管病救治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带领脑血管溶栓团队在急性脑卒中溶栓数量及质量一直位居山东省第一位,全国前三位,使大量的沂蒙老区的卒中患者站立起来或明显减轻了残疾,提高了生活质量,多次受到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的表扬。
“脑卒中”,俗称“中风”,又称“脑梗”、“脑溢血”,已经成为人们最为担忧的恐怖疾病代名词。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复发率之高,成为公认的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近年来更有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临沂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工作起步较早,尤其是脑卒中静脉溶栓数量和质量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2017年5月在中国卒中大会上,国家脑血管防治委员会公布的全国脑卒中静脉溶栓百强医院中,临沂市人民医院位居第三。毋庸置疑,这些傲人成绩必然与医院卒中建设团队的辛勤付出分不开,近日,记者再次走近临沂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王自然主任,听他分享讲述一路走来的辛苦而又自豪的历程。
科室从无到强 见证王自然主任从医辉煌
2003年底,临沂市人民医院接管了已撤编的原解放军第146医院,已在146医院任急诊科主任的王自然,经过多方考察,继续被委任临沂市人民医院南医疗急诊科主任,37岁的他成为当时较为年轻的市人民医院科主任,困难也接踵而来,急诊内科仅有3名大夫,那就白班夜班连轴转,在当初的几年里,每年上夜班一百多天,作为科主任应该是绝无仅有的,而且还得每天处理科室日常事务。问起这段经历,王主任幽默的已“当年还年轻”来推塞。一路走来,南医疗区急诊科是以神经系统疾病急救和治疗为主的综合性科室,现已发展成为以急诊、抢救、重症监护室、留观、急诊病房为一体的完整救治体系,急诊医务人员结构合理,急诊急救技术精湛。
其实在王主任带领的急诊科多为危重症病人,病人家属往往比较紧张、着急。最易发生不理智的情况,王主任表示,病人把生命交给医生,医生会提供最大帮助,其实医生很理解病人家属的心情,但医生也是人,受限于现有的医疗技术,未必每个病人都能抢救成功,但他们会为病人提供最大的帮助。因溶栓全国闻名,这几年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大小医疗来参观学习,急诊科也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每年市人民医院南医疗区急诊科都能收到许多感谢信和锦旗。
王主任担任市人民医院南医疗区急诊科主任的十几年,是开拓创新的十几年,也是成绩斐然的十几年。一项项成绩是南医疗区急诊科不断成长的见证,也是王主任辛苦付出收获回报的证明。
急病人所急,率先建立溶栓治疗小组
山东省是我国卒中高发的省份之一,作为人口大市的临沂同样也是脑卒中高发地区。有数据统计显示,山东省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个中年人突然偏瘫,长期卧床,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而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时间就是大脑,治疗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的血管,其中静脉溶栓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
为了提高脑卒中的防治水平,2011年王主任开始筹建溶栓治疗小组,着力加强脑卒中院内急救体系和全程绿色通道的建设,并开始尝试急性脑血管病的静脉溶栓。
经过几年的努力,临沂市人民医院的脑卒中治疗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患者从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的时间(DNT),由过去的平均105分钟缩短到现在的平均45分钟,到30分钟左右,溶栓患者数量由过去的每月几例增加到现在的每月70~80例。截至目前,医院共完成静脉溶栓3600多例,使大量卒中患者重新站起来了,大大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在院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尽可能优先处理和收治脑卒中患者,做到早诊断、早评估、早治疗,2013年医院便开始建立急诊溶栓绿色通道,成立神经急诊科,并设立溶栓室和溶栓病房,形成了规范的救治治疗体系。
勇于创新尝试 实现脑卒中个体化溶栓
临沂市人民医院溶栓治疗小组成立后,从最初严格遵循指南到目前逐渐开展个体化溶栓。目前,医院结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简称指南),在国内最早提出“超常规缩短DNT溶栓”,在“低剂量溶栓”、“多模式溶栓”、“超指南适应症溶栓”等个体化溶栓方面也走在全国的前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关文章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中国医师论坛报》曾以“大胆尝试,勇于探索”进行了报道,受到了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的表扬。
后经过两年的溶栓实践,王主任发现最浪费时间、使溶栓患者和医生最焦虑的是等血化验结果,而血化验结果基本都没有问题。于是,2013年王主任带领溶栓团队尝试不等待血检验结果(当地指南要求必须等血结果正常后)进行溶栓,效果较好,并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和总结,提出“超常规缩短DNT”的,相关研究发表于《Pakistan Jourmal ofMedical Sciences》。而2016年美国科学声明和2017年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才建议不等血检验结果,因此,2013年医院提出的“超常规缩短 DNT”使沂蒙地区脑卒中患者提前3年享受了国际水平的更科学及时的救治。
利用业务时间 积极做公益
很多人正值壮年,在工作生活时毫无症状的突然倒下,让人惋惜。其实,在发生脑卒中之前,许多人会有一些“小中风”症状,但这些细微“警报”只是出现很短暂的几分钟时间,因此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对于普通人而言,如何判断是否是脑中风发作呢?王主任再三强调大家三步识别脑中风“中风1-2-0”方法:就是利用大家都熟悉的急救120电话,方便记忆中风快速识别,1看一张脸是不是对称,口角是不是歪斜,2查两支手臂,单侧是否有力,能否抬举,0(聆)听,说话是否清楚,是否明白,如果以上有任何突然发生,立即拨打急救120。脑梗死的治疗关键是早期开通血管,每1分钟的延误,会让病人死亡190万个神经元和40亿个神经突触。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就是静脉溶栓,发病4.5小时内才能行静脉溶栓。要降低脑梗病人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必须抓住3小时黄金时间。
“医生应该走出病房,为普及医学知识尽献绵薄之力。”王自然主任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王自然主任的带领下,南医疗区急诊科团队于2015年7月27日正式加入中国卒中学会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多年来科室多次组织大家利用自己的时间开展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如走进敬老院,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等免费体检、义诊活动。 南医疗区急诊科团队用他们的爱心践行“坚定执着、无私奉献、守护健康、服务社会” 的红手环精神,用他们的真诚与智慧,传播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把健康和幸福送给大众,铸就健康丰碑!
他们的辛苦付出让临沂市人民医院连续3年被中国卒中学会评为“优秀红手环志愿单位”,王自然也被中国卒中学会评为“优秀红手环志愿者”。2017年又组建中国卒中学会中风120山东特别行动组公益组织,带领山东省和临沂市组织脑中风救治和预防进行公益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的好评。
众望所归 荣膺振兴沂蒙劳动奖
王自然主任带领急诊团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曾参加了包括科技部科技支撑MOST”溶栓示范项目和“PROMISE”溶栓项目等多项全国性的多中心研究,获得“最佳贡献中心”奖励。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临沂市科技进步奖2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文章六篇,影响因子合计约15分,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十多篇。被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聘为国家脑卒中中心管理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被山东省卫健委聘为山东省脑卒中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认证专家。曾牵头举办了四届全省急性脑卒中溶栓论坛,五届临沂市急性脑卒中规范治疗学习班,带动临沂的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水平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被推荐为山东省卒中学会急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利用业余时间对县区级医院帮带和帮扶,对临沂市所有县区医院进行了普遍授课和辅导,仅2018年在各级医院授课和辅导30多场次,极大地提高了县区医院脑卒中的救治水平,被临沂市卫健委评为优秀医务工作者,2019年被临沂市委市府表彰为振兴沂蒙劳动奖章者。
最后,王主任强调:“脑卒中虽然可怕,但是这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至关重要。大家要正确认识,有任何不适情况及时就医,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其危害。”
谈及未来的规划,王主任表示,下一步希望将临沂市所有三甲医院的脑卒中中心建立起来,打造为山东省地市级重点专科和以市人民医院为区域中心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联盟,提高市人民医院脑卒中防治水平,从而提高临沂市的脑卒中防治水平,提高临沂人民对脑卒中健康知识的知晓率,降低临沂市脑卒中发病率。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王自然主任在自己的从医生涯中,始终坚守“医病、医身、医心、忘名、忘利、忘我”的职业操守,坚持一切为病人着想,在为患者有效救治永远在路上。
通讯员 杨慧慧
编辑 藏龙
爆料 0539-606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