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根柳条,编出千家万户的好日子

   日期:2021-09-30     浏览:505    评论:0    
核心提示:临沂生活网记者 臧龙 通讯员 陈秀焘 马秀山一场秋雨过后,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临沂市临沭县迎来了久违的艳阳天。吃过早饭,临沭县
 

 

临沂生活网记者 臧龙 通讯员 陈秀焘 马秀山

一场秋雨过后,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临沂市临沭县迎来了久违的艳阳天。吃过早饭,临沭县传统柳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朝学出现在曹庄镇朱村红色旅游区。

9月29日上午,一年一度的中国(临沭)柳编产业交易会(以下简称“柳交会”)在此举行。

造型各异的柳编动物栩栩如生,主打实用的柳编小篮小筐……这些都是柳交会的“保留节目”,但其在举办的第八个年头,参观者看到了更多的创新元素:

比如,他们在“新柳都·好日子·庆丰收·感党恩”的主题下,深度融合柳交会、农民丰收节、红色朱村文旅节,推出柳编工艺品展销、柳编技能大赛、“对接长三角”特优农品展、首届地瓜擂台赛、文旅精品路线宣传等节会活动。

即使在传统交易环节上,他们也在谋求创新,邀请了50余家柳编企业,10多家原、辅料企业参展,举行了线上创新创艺实物及平面设计大赛决赛以及柳编产业专业技能大赛;同时,邀请了10余家国内知名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及电商大卖手参展观展,与柳编企业对接合作。

一句话,“创新与务实”两个词推动着传统柳交会变得“不传统”,焕发着新魅力。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中国柳编之都”临沭,柳编被赋予了更多内涵:它是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富民型产业,是传研创一体的文化创意型产业,是全产业链高度集中的外向型支柱产业。

与此相匹配的数据是2020年,该县柳编出口企业372家,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76亿元,柳编工艺品出口额16.11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全县出口额的45.8%,占全国柳编出口的三分之一。

由此,这里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国家级出口竹木草柳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柳编产品)”。

今年的柳交会与农民丰收节重合,这大大增加了现场的看点。

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的专家到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从山东省轻工集体企业联社到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的领导专家,乃至临沂市委党校、市农业农村局、临沂市商务局的代表,或参与,或见证了北京林业大学实践基地的授牌,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代表的获奖,红色朱村临沂市委党校教学科研基地的揭牌,山东省轻工集体企业联社“乡村产业振兴共建车间”的授牌……

而临沭县“十佳”农民合作社、“十佳”家庭农场代表的颁奖,将这一环节的底色揭示出来——它们深深地接了地气。

用一根柳条,编出千家万户的好日子,这是临沭发展柳编产业的核心目的之一。而眼下,该县上下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创新路径,也是奔着“县域强、民众富”这一目标去的。

农业是临沭的优势产业。

目前,该县共梳理出花生、地瓜、蓝莓、畜禽、柳编、脱水蔬菜等6大优势特色产业,4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主体,其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长三角地区。本次丰收节庆祝活动上,有30多家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企业参展,临沭县9个镇街分别有三家以上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展出展销。

当然,柳交会的举办地更有故事。

临沭朱村是国内著名的红色乡村。近年来,钢八连抗日战斗纪念馆、朱村档案馆等平均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参观践学者1.3万人次。也正因为此,临沭以沂蒙精神为内核,立足“地脉、史脉、文脉”三大乡村基因,规划建设朱村文化旅游区,对朱村红色文化项目进行改造提升,规划设计了“一心五馆四街五巷”。

这一切,都让临沭传统柳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朝学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他为自己的家乡而自豪。

 
打赏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