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伟:医生是文明世界的精华

   日期:2020-12-10     浏览:260    评论:0    
核心提示:何国伟:医生是文明世界的精华何国伟:天津大学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天津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

何国伟:医生是文明世界的精华

 
 

何国伟:天津大学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天津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研究所所长,兼任美国俄勒冈医学科技大学医学院临床外科学教授,2019年当选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


    什么是医生?什么人可以做医生?怎样做医生?这些对医学生来说,是常常萦绕于怀的问题。泰心医院副院长、天津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何国伟教授近日在天津大学北洋医学大讲堂上,将自己行医50年的体会分享给在座的医学生们:好医生要树立献身精神,坚持临床工作,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强健的体魄,竭力提高人文素质。——编者

    1 什么是医生

    青少年时代,我最崇拜的人是爱因斯坦,极其迷恋“相对论”,曾立志做一名理论物理学家。读高中时,我最喜欢的课程是数学、物理、语文和外语。1964年高中毕业,获得高分,被称为“理科状元”,偶然进入医学院校学习。

    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医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成为一名医生。开始我并不愿意。但当毕业后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并行医多年后,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之一。

    什么是医生?我想引用两句话。第一句是英国著名文学家罗·路·史蒂文森说的:医生是我们文明世界的精华。第二句话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的:只要生命还可珍贵,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拜。由此可以看出,医生这个职业是非常受人尊敬的。

    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医生这个职业?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年才终于有了答案。

    我参观了世界各地很多国家的博物馆,看了很多画家不同时期的著名画作。中国名画和外国名画之间有什么区别?外国名画以人为主,而中国画分三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中国最上等的画是山水画。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特别强调人是万物中最伟大的精灵,世界万物中最重要的是人。而中国在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强调的是帝王统治,第二强调的是文人的胸怀。中国文人画的山水画并不是完全模仿景物的,而是把文人胸怀跟山水结合起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画的不仅是山水,而且是文人高远的志向,是文人胸中的丘壑,是文人对于社会、国家的理想。

    既然西方重视人,那么必然重视给人治病的医生。中世纪以后,医生在西方就受到特别的重视。

    西方很多国家实行分级诊疗。大医院一般不会直接接诊病人,除非急诊。病人要先看社区诊所的医生。一般的小病就由社区医生即全科医生诊治。复杂的才由社区医生推荐到大医院看专科医生。即使是社区医生,西方人也是非常重视,非常尊敬的。

    社区诊所的全科医生在西方人心中有多重要?如果你有一个法律文件需要公证,在中国要找律师,找公证处。但在一些西方国家可以去找社区全科医生签字公证,这是法律承认的。

    黄帝内经中有:“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上医是医国的,医人的不算上医。这就是为什么孙中山先生、郭沫若先生、鲁迅先生最后都放弃学医。可是你听说过几个外国医生放弃学医去从政的?不是没有,但是极少。因为西方人会把学医作为一个最重要的人生目的。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如果做不了好的宰相,我就去做个好的医生;另一层意思其实是讲医生还是不如宰相的。

    清代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说:“夫一人系天下之重,而天下所系之人,其命又悬于医者,下而一国一家所系之人更无论矣,其任不亦重乎。”这句话还是说治国重于医人。我觉得这可能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对于医学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科学院系统上。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国家级科学院系统以及院士都是独立平等的三院:科学院、工程院、医科院(医学科学院)。医学科学院是独立于工程院的,可是中国只有两院。医学是在工程院中。这也反映了西方对医学的重视。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世界的融合、文明的融合,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小。未来,我们一定会把人看得越来越重,会把医生的职业看得更重。

    清代徐廷祚说:“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这是大家将来从医要记住的一句话,这句话非常重要。

    第二个问题,我想讲讲什么样的人能当医生。

    《黄帝内经》说:“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我在香港大学做讲座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做研究讲座教授,共15年。香港医科有多难考?香港每年6万~7万中学生毕业考大学,七科全A++的学生一般称为“状元”,每年只有3名~9名。大学普通科入学门槛是22分,但医科入学门槛是39分,比普通大学入学门槛整整高17分!2016年4个“状元”3个学医;2017年,6个“状元”全部选择了学医。2016年我在媒体上曾看到这样的报道,说中国内地36名高考状元竟无一人选择学医。这反映了我国内地对医生这个职业观念的不同。

    在美国,要先读4年本科再去考医学院。好的医学院的录取率是2%~5%。好学生里的好学生才能成为医学院的学生。在座的同学们,你们能成为医学院的学生难道不该感到幸运吗?

    当我高考被分到医学院去的时候,我曾经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最失望的中学生,因为我不能实现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的梦想。但是当我后来成为临床医生并越来越热爱医学专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最幸运的人。希望同学们重视你的专业、重视你的学习、重视你的机遇。

    Doctor这个词在中世纪之前指的是博士,早期的博士是神学院的博士,著名的牛津大学就是神学院发展起来的。PhD,即博士学位是授予对神学或哲学研究有深入成就的学者的。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社会对人本身特别重视,对于给人治病的、延长寿命的医生更是特别重视,所以尊称医生为Doctor,即使医生并不都有博士学位。总的来说,尊重医生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尊重。

    2 好医生该如何培养

    首先我要强调培养医学生的目的是什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临床医生,任何医学院首先要培养临床医生。医学院不是主要培养科学研究人才,而是主要培养能给人看病的临床人才,这点非常重要。任何一所大学的医学院都不应忘记这个基本宗旨,不要走偏。在培养临床医生的基础上,为了提高临床医生的水平可以培养一些医学研究生。培养研究生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研究人才,另一方面是培养临床医生的逻辑思维,使医生能更好地发展医学,为病人服务。

    我在香港大学带博士研究生的时候会问学生,你做博士研究生的目的是什么?现在在中国内地,如果没有博士学位,将来职称评审有问题,想找好的大医院工作人家不要你,再就是没有高学位工资就低。大家想的都是这些现实的问题。其实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有这样的能力,将来不管做什么,都会有非常扎实的基础。

    现代医学教育制度来自于欧美国家,所以我们要借鉴英美制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经验。在美国,医学院毕业之后做实习生、住院医师。然后,如果想做专科医生,还要做第二个专科住院医师培训。专科住院医师完成后还要做Fellow (相当于半独立的进修医生),进行临床专科的进一步培训,最后做Consultant(即独立的主治医师,相当于中国的主任医师)。

    粗略地算一下,如果18岁上大学,8年毕业26岁,26岁实习一年27岁,再做3年住院医生30岁,再做比如心脏外科、脑外科等专科,又要做3年专科住院医生就33岁了。33岁毕业能不能找到长期工作?通常是找不到的。必须要找个好的教学医院,有著名的专家把着手教你,他的病人分一部分给你,进一步培养你。几年以后,如果你做得非常好,才有人会聘你。这还是最顺利的情况。这时候多少岁?有统计显示,美国的心脏外科医生找到长期工作的平均年龄是38岁。

    像这样顺利的人可能只有5%~10%,大部分人想做专科医生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需要历经这么长的培训、学习,在这期间还要还医学院读医科的学费贷款,所以美国医生的工资高确实是合理的。

    再看英国。英国中学是7年,大学是3年,医科是再学3年,毕业的时候获得双学士学位,因为读了两个大学。英国的临床医师培训也和美国类似。在英制大学拿到博士学位以后,还可以申请高级博士学位,例如科学博士学位。高级博士学位必须在拿到PhD至少8年以后,把这期间发表的论文编成论文集,到大学理学院申请,然后由世界级专家评审。

    中国的医学教育有什么问题?5年制、6年制、7年制、8年制的都有,非常复杂。世界上采取这几种医学教育制度的国家都有,可是没有一个国家内部有好几种的。我们必须改革,统一医学院学制。我建议按照英国的制度,6年。6年以后授予双学士学位,相当于博士学位。作为临床医师不再需要其他学位。临床医生的职责不是搞科学研究,而是看好病,让病人有最低的死亡率、最高的治愈率、最低的并发症发病率。要做好这些,有时候必须依靠研究,但这个研究不一定要你本人做,可以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汲取最新医学研究成果。在临床医生中少量对科学研究有兴趣的,并在大学教学医院工作者才需要做研究。我觉得这当是将来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现在医院招的临床研究生,招来了要出去做规培。最后研究没做好,规培也没心思。现在医院盲目要求高学历,好医院一定要有博士学位才能进,有博士学位的人可能三年都没有接触过临床,没有临床经验。这也是违反医学规律的怪事。我认为,做临床医生只要有医学院毕业的学位就够了,但要在毕业后经过上述的严格的住院医师训练。

    也有医生有做研究的愿望,想不光做临床工作,也想做大学的教授。这样的人,比如我自己,就需要读研究学位,如PhD,以训练自己的研究思维。但这样的医生不需要太多。在美国、英国,100个临床医生里做大学教授的大约只有几个,这也要通过高度竞争。

    3 怎样做个好医生

    首先,要有终生为医学献身的精神,有完整的临床技能的培训,要有病人第一的宗旨,要永远保持一线临床工作,要永远做好自己的继续教育,要有好的身体和人文素质。

    献身精神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做了50年的医生,其中至少有35年~40年基本没休过假,每个礼拜天早上都要查房看病人,没有因为家庭的事情请过假。没有献身精神,做不了这个工作。苦了30年、40年以后,才觉得乐在其中。我做了7000多例心脏手术,治好了很多病人,虽然经常半夜被叫醒,但我觉得这苦很值得。坚持临床工作很关键。我今天讲课的前面三天,每天都在做手术。

    还有一点就是贯彻病人第一的宗旨。只要病人需要,在任何情况下都得尽量放下其他的事情去为病人服务,病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能帮病人获得重生,就是医生工作的价值。

    做医生要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提高知识储备,发展新的诊疗方法,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还有一点很重要,好医生必须要有好的身体素质。做外科医生经常一站站几个小时做手术。我们有时候做大的心脏血管手术,连续七八个小时不吃、不喝、不吐痰、不咳嗽、不上厕所,没有好的身体素质是不可能坚持下来的。长时间下去,颈椎、腰椎病是外科医生的通病。需要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现在,我周末经常骑自行车,一天可以骑30公里。

    临床医生还必须有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包括哪些方面?我总结了一下,包括性格、智商、情商、知识、思维、整洁、勤奋这七点。

    首先说说性格。医生这个行业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交叉的领域,医生是科学工作者,也是社会工作者。美国150个左右的医学院,每一个学生入学都需要有个委员会评定你是否适合做医生。一个委员会有十几个人,大家一起看你的反应能力怎么样,能不能和人交流,而不是看你考没考高分。做医生的人要开朗,善于交流,善于团结周围的人。

    这些素质需要培养。我以前是书呆子,整天看书,但是后来发现当医生需要有好的性格。你要跟病人谈话,要从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和他交心。这是非常有艺术的,是需要学习和培养的。这是情商。考上医学院的学生都是高分的、学习好的,智商都没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情商。

    还要培养逻辑思维。美国的大学是通才教育,本科随便转系,随便转学,它是培养人,不是培养工具。我认为教育的目的还是应该培养人,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能适应社会又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我自己总结了思维训练的7个平衡:第一个,医学及其他科学知识的平衡;第二个,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平衡;第三个,科学与艺术的平衡;第四个,智力和体力的平衡;第五个左脑和右脑的平衡;第六个智力和情感的平衡;第七个,大幅动作与精细动作的平衡。

    临床医生特别要注意培养大脑左半球和右半球的平衡,因为左半球是逻辑半球,右边是情感半球,左边是言语和数学思维,右边是情感形象思维等。

    在逻辑分析判断方面,我推荐大家一定不能忽视数学的学习和训练,因为它会让你终身受益。我从中学开始就对数学非常感兴趣。

    临床医师还要有人文素质。作为一个临床医生,拥有越广博的知识,跟病人交流起来会越容易。你的病人可能是政治家、律师,也可能是工程师、数学家,当然也可能是工人、农民。比如,你的病人如果是数学家,你可以跟他谈一下费玛定理;你的病人如果是语文教师,你如果跟他谈谈古代文学、滕王阁序,他马上在思想上跟你亲近了。另外,多跟有知识的人接触,学习他们做学问的精神,也会激励自己进步。比如多听一些诺贝尔科学讲座,学习别人是怎么样学习和思考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勤奋的人多的是,永远不要闭塞自己的眼界。

    非专业的知识,比如音乐、文学、美术同样让我们受益。我在医院组织了一个小乐队和合唱团,我本人担任首席小提琴手和指挥。我还非常爱好中国古代书画。这些都使我在思维、文化素质、欣赏水平和为人处事方面受益。

    临床医师人文素质的另一个方面是注意仪表整洁。我在国外大学工作的时候,每次参加活动穿什么衣服都有明确的要求,一般分三等。第一种是便装;第二种是一般西装,打领带;第三种,要穿黑礼服打领结。

    我觉得这是尊重医生这个职业,尊重病人,尊重自己。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只有四种人平时穿着正装。哪四种人?第一是医生,第二是律师,第三是商人,第四是从政者。我在西方国家的8个医院工作过,所有的医生都跟我一样工作时衣冠整洁。只有在周末穿便装。这不是我个人的习惯,是世界主流医学界的习惯。

    我还想说说勤奋。我挺勤奋的,我几十年都没怎么休过假,周末经常查房。美国有的医生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到医院去,他们比我还勤奋。所以你别觉得自己勤奋,还有更勤奋的人。我们需要自己督促自己。

    最后一点我想说说童心。当你到一定年龄的时候,还是要永葆青春,保持童心。怎么保持童心?积极地生活。我中学的时候最崇拜爱因斯坦,去年我趁去纽约医院合作的机会又拜访了普林斯顿的爱因斯坦故居。当时很有感触,写了首诗,也是童心的反映:斜阳微风细雨行,白屋黄花映绿坪。五十余年如一梦,岁月难磨少年情。

    最后我跟大家分享我的座右铭: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张昊华整理)
 
打赏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