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政能亮特约评论员 崔东树 王得源
“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新能源汽车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李克强总理在10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当天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厘定了市场和政府的角色: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
市场配置和政府调控双重发力,为已经到来的汽车电动化时代加重了一层砝码。
一直以来,凭借着先发优势和政府扶持力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累积规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随着全球车企的发力和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优势越来越小,一些弊端也日渐显现。
一方面,为迎合国家政策,批量新能源企业进入市场,骗补和盲目投入现象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并未掌握大量核心技术,导致国际竞争力不足。
基于此,会上强调,“要突出加大关键技术攻关”。技术攻关旨在实现产业链的强链补链,补足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核心零部件短板。这是新能源技术攻关的重点,但需企业去主导。事实上,国家一直在努力将新能源的发展由政府驱动转化为市场驱动,在最近几年的政策设计中,特别注意引导企业主动加大自主研发能力。
核心技术的研发,任重而道远。
国家可加大对高研发投入企业的税收减免力度,如有条件,可设立单项基金对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扶持;政府、企业与高校等力量的协调工作需进一步强化,以便企业对电池材料、核心芯片等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攻关。
此外,还须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汽车产业是综合性产业,相关产业链十分复杂,技术研发也需大量时间和资金投入,保护技术产权,能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性。技术攻关是项长期工作,只有在政府与企业的合力中才能实现。
从新能源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在于基础设施不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升快充这种充电方式的地位,并对充电基础设施给予财政支持,无疑会大幅提高消费意愿。
政府支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有助于行业发展,对出租车、网约车的发展等都有助力。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充电基础设施,基本上是由企业自己主导,难以满足消费需求。接下来,政府可适当强化对私人充电桩建设的支持,鼓励推广社区智慧充电,这样才能更便于普及新能源汽车。
在国际合作领域,随着合资车企大量进入新能源领域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行业巨头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的竞争已摆在明面,在技术不占优势的情势下,中国企业须跟上国际节奏,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汽车巨头的合作,进而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良性发展。
业界注意到,从2019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遭遇的挑战也越发明显。从政府到企业,都需重新思考相关发展方向。去年12月,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25%左右,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
短时期内,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仍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支持,但市场的优化配置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企业只有直击产业和市场痛点,补齐短板,才能将先发和规模优势转化为技术和品牌优势。
做到这些,中国汽车在面对汽车业百年大变局时,才能在机遇与挑战中实现“换道超车”。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