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地下水总水量在420亿-530亿立方米。2010年至今广东省水利厅公布的水质公报显示,广东地下水7-9成水质劣于Ⅲ类,未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的主要项目为总大肠菌群、氨氮、铁和锰等。未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总大肠菌群、氨氮、硝酸盐、铁和锰等。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调查珠三角井点611个,合计87.4%仍然在做饮用水和生活水源。但1996年至今的动态监测年鉴地下水监测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的地下水水质较差,已经不宜作为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另有专家发现,珠三角浅层地下水有机氯农药污染检出率高,部分超过世界卫生组织饮水水质准则指导值。 而数年来广东全省地下水监测点位就50-60个。为何点位如此少?羊城晚报记者联系了地下水主管部门广东省水利厅,以及负责监测的广东省环保厅,均未收到回复。羊城晚报记者查阅广东省环保厅监测数据看到,其中仅有江河水库的水质监测数据,没有地下水数据。政府的地下水监测匮乏之下,居民只能另辟蹊径,确保河水安全。 “我住在中山坦洲镇,懂事开始就喝井水,至今15年,”地处珠三角的坦洲镇居民小何告诉记者,每年坦洲镇政府会向井附近住户收10元钱洗井,井中放鱼监测水质。 在广州市白云区的兴丰村,由于地下水污染,兴丰5、6、7组居民已经弃用井水,但4组许老先生还在用地下水,许家井深8米,水深有7米5。为了保证日常饮用没有问题,老人同样在井里放鱼检测水质,“如果鱼死了就说明水不能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