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言风语
中国电动车,刺痛了谁的“神经”?
2023-09-16 19:45  浏览:1681
 当地时间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了她本届任期内的最后一次“盟情咨文”。她宣布,欧盟委员会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冯德莱恩声称,“全球市场现在充斥着便宜的中国电动汽车,由于巨额补贴,它们的价格被人为地压低了,这正在扭曲我们的市场”。根据欧盟法律规定,反倾销和反补贴最大调查时长分别为15个月和13个月,在实际案例中,调查耗时可能更短。如果调查结论成立,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可能会面临惩罚性关税。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资料图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资料图

14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相关问题回应指出: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中方对此表示高度关切和强烈不满。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保护主义倾向和后续行动,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此前一天,欧盟中国商会发表声明,敦促欧盟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而不是随意动用单边经贸工具,来阻止或提高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在欧发展和经营成本。

那么冯德莱恩此举究竟是何居心?她的这些说辞站得住脚吗?对外经贸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熊李力在连线《长江新闻号》时评论称,冯德莱恩的这一套说辞很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早已走出了依靠补贴生存发展的阶段。在早些年,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可能并不具备非常突出的竞争力,但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已经走出了最初非常艰难的阶段。可以说目前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已经完全不需要国家的任何补贴,完全在市场竞争当中可以立于非常好的优势竞争地位。

熊李力认为,相比之下,法国、德国的同类电动汽车产业事实上目前还处于十多年前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那样一个发展阶段,目前他们还需要政府的巨额补贴。所以如果从一个公平的角度、公平的标准来看的话,反而是欧盟国家,尤其是法国、德国这种传统的汽车制造业大国,他们的电动汽车产业还处于依赖政府补贴生存发展这样一个阶段。冯德莱恩这样的指责用在欧盟自身企业身上其实是更为适当,而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早已经可以完全自由地在市场的浪潮当中角逐。

编辑  藏龍
微信图片_20221124202652
发表评论
0评